鄺可怡

主講人簡介

姓  名:鄺可怡
職  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
論文題目:歐亞戰爭語境下的左翼國際主義——巴比塞和葉靈鳳的《火線下》
論文摘要:
  二次大戰期間香港淪陷,避戰南下的葉靈鳳(1905-1975)參與由日人管制《新東亞》月刊的編輯工作,卻在雜誌創刊號發表〈吞旃隨筆〉為題的文章,借西漢蘇武「吞旃」持節不屈的典故以明志。此文下分三個小題,循不同路徑曲折回應戰事,其中「火線下的《火線下》」即刻意提及戰火中痛失「花了一年心血才譯了一半」的小說翻譯原稿——法國左翼作家巴比塞(Henri Barbusse, 1873-1935)在歐戰爆發後撰寫的《火線:一個步兵班的日記》(Le Feu. Journal d’une escouade, 1916)。此書據巴比塞親身經歷撰寫,屬一次大戰期間的反戰小說,香港淪陷以前葉靈鳳曾在自己主編的《立報》副刊〈言林〉連載其部份的翻譯,並指出當時「旁的書僅是描寫戰爭的型態,『火線下』却寫了『戰爭』本身」,小說「指示今後如何避免這慘殺的途徑」。抗戰時期香港殖民政府嚴苛的政治審查下文人如何通過文學翻譯爭取最後的言論空間?在跨越歐亞文化及戰爭語境之下,巴比塞和葉靈鳳有關戰爭、國際主義、左翼文藝的思考在各自的時代面對著怎樣不同的衝擊?譯者如何通過翻譯回應當下的政治環境?葉靈鳳作為創造社後期的重要成員,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但不久即被開除他又被同時代的評論者視為現代派作家傾向新感覺主義的創作抗戰時期葉靈鳳對戰爭背景的俄蘇文學以及法國左翼文學的選譯,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他在文學與政治糾結關係之中的複雜取態?


關鍵詞:歐亞戰爭、國際主義、法國左翼、中國現代派、《火線下》 

* 本文為香港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RGC General Research Fund)資助計劃研究成果之一,計劃編號14610515